当前位置: 首页 >专题栏目 >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

房越住越大 幸福“宅”心里

“幸福是奋斗出来的,在逐梦小康的道路上,我也挺能‘折腾’的。”不久前,记者走进大洼区荣兴街道向海明珠小区64岁居民巴会权家里。老人一边摆弄着多肉盆景一边笑着告诉记者,自己不怕吃苦,坚定信心,迎难而上,不管曾经处于怎样的困境,最终让家人住上了大房子、过上了幸福的好日子。

肯干会干 住上75平方米小楼房

已经退休的巴会权忆起往事,他说土里刨食的日子挺难的,首先得保障一家人吃好,之后才能把钱用在住房上。“1956年出生,9岁上小学,由于家庭条件有限,初中毕业后就务农了。”巴会权说种地是很辛苦的活计,以前科技不发达,一亩地也打不多少粮,更卖不上价钱。

巴会权在110平方米的家中侍弄盆景。

怎么才能增加收入一直是巴会权的心头事,巴会权说与爱人武玉贤结婚后,先后有了两个女儿,随着家庭经济负担越来越重,他一直用心打理着唯一的来钱道——17亩水田。“别人家孩子有的,我也希望能满足自家孩子,所以我就成为第一批养殖稻田蟹的农民。”

巴会权和老伴在宽敞明亮的房子里休息喝茶。

尝试总是需要担风险的,但是巴会权肯干,愿意付出辛苦,同时还经常熬夜看书,积极参加各类知识讲座,利用科学养殖让腰包越来越鼓。“有了一点积蓄后,就有了购买楼房的想法。”巴会权说,二十几年前农村人都有进城(市)的想法,他也不例外,所以用光了所有的钱在城里买了套75平方米的“小房子”。

敢舍敢试 住进110平方米“安乐窝”


“根在农村,心也在农村。”巴会权说。稻田养蟹让他尝到了甜头,后来,荣兴兴起养虾热,他被邀请到虾场做管理人员,于是他就有了新的创收方式,开始了新的工作和生活。

园区是老两口休息散步的好去处。

养虾对巴会权是新领域,超过认知范围,但是他依然刻苦学习、潜心研究如何管理。在虾场工作的几年,虽然遇到的难处多,但都被他克服了。他带领着虾场的全体员工团结一心,和谐相处,共同致富。“筹备建设稻作人家民俗村,有了向海明珠小区,我就买了套110平方米的楼房。”巴会权说,这里不仅生态环境好,周边健身器材齐全、购物方便,邻里乡亲住得也近,这就是住宅给他们带来的幸福。

家门口的超市应有尽有。

当记者问巴会权老两口,他们心目中的小康生活是什么样的?他们笑着回答:“不就是现在这样嘛!”无需刻意表达,洋溢在他们脸上的灿烂笑容,就是最好的答案。他们只说,“未来小康”令人无限憧憬,希望子孙们能住上更大更好的“安乐窝”。

巴会权和老伴在楼下广场健身。

自古以来,优越的生存环境一直是人类永久追求的目标,住房更是人类社会发展和人民幸福指数的具体体现。据市住建局工作人员介绍,随着我市高质量发展,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已达24平方米。

信息来源:盘锦发布
关闭 打印
上一篇: 生命之源 生活因你而美丽
下一篇: 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】勤英“三板斧” 劈开山窝窝